吉他人在瑞士 作者:範曄

来到欧洲已经有第十个年头。从维也纳到伯尔尼,从海顿的故乡城市到爱因斯坦工作生活过的地方。 定会有许多人问我,为何从一个世界音乐之都,移居到这个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是瑞士首都的伯尔尼。其实音乐也正如当今的科技一样,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之中。讲到瑞士,大家脑海里可能浮现的就是瑞士的精工业:手表,瑞士军刀,珠宝展,瑞士的风光,少女峰,瑞士巧克力等等等等。。。。其实瑞士的音乐也有着它强势且不熟为人知的一面。

範曄

7年的维也纳生活,让我对与这个音乐圣地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怀。但是不可否认的,人们过多的想保留,维持着维也纳独有的音乐风格,使得当今的维也纳音乐遭遇着一种很难前进,及容纳新鲜理念的状态。当然任何人如能在维也纳稍有作为,还是会被大家追捧为一种特殊的荣耀。但是在当今这个世界,不管任何领域都在马不停蹄的向前进,音乐也不外如此。这个时候瑞士这个国家就表现出了它特有的优势。   可能与这个国家的特殊国情也有关。瑞士的官方用语有4种: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及拉丁罗曼语,英语在这个国家也被广泛的应用,在火车站到处可以听到大家说的不同语言,也有可能上来一个人就用意大利语在问路,身边的人大多都有3种语言的能力。在各个官方机构办事点,人们也会主动用英语跟你对话,这也是在我维也纳的多年经历中不多见的。使得瑞士这个国家有一种先天独后的吸纳着不同国家文化元素的特性,音乐亦是如此。 “欧洲文化中心”—- 巴塞尔。1933年由Paul Sacher创立的Schola Cantorum Basiliensis(巴塞尔古代乐音乐学院,与巴塞尔高等音乐学院隶属于巴塞尔音乐学院Musik Akademie Basel)至今乃任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学习中世纪至巴洛克音乐的学府。欧洲著名乐团Chamber Orchestra Basel(巴塞尔室内乐团)与Giovanni Antonini执棒合作录制的贝多芬交响乐全集曾获得德国古典音乐的最高奖项ECHO-KLASSIK。著名巴洛克乐团La Cetra 和 Capriccio Basel都扎根于巴塞尔。

Musik Akademie Basel

“古典乐界一大盛事”—-卢塞恩音乐节。2003年由指挥大师阿巴托接棒音乐总监,并成立卢塞恩音乐节管弦乐团。乐团由欧洲各地知名管弦乐团中的演奏家组成。其他欧洲各大管弦乐团如柏林爱乐等也是卢塞恩音乐节的常客。   “浪漫的爵士之都”—- 蒙特勒。由1967年6月举办的第一界音乐节开始,蒙特勒就一直走着振兴爵士乐之路。至今,为期16天的蒙特勒音乐节已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最大规模的爵士音乐节之一。大家所熟知的George Benson、Oscar Peterson、Cassandra Wilson、 B.B.King、Lee Ritenour、Ray Charles等大师都曾相聚于这个田园诗般的小城镇。   “当代艺术的首都”—- 伯尔尼。在伯尔生活工作了近4年,越发觉得这个城市代表着瑞士的海纳百川。老城区保存着当今最完整的中世纪建筑风貌,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火车城、每天接纳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拥有最多艺术家Paul Klee藏品并以命名的艺术中心,青年艺术家展现个人作品的现代艺术馆,属于年轻人的夏季马腾音乐节。   正是因为瑞士这样靠着吸收外来文化的特性,使得古典吉他在瑞士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走的当然也不是传统之路。古典吉他在瑞士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有了不小的作为,吉他大师Andrés Segovia曾在1930-1935年在瑞士的日内瓦居住(很少有人知道,在1964年Segovia卖了他在纽约的住所后,又常年定居在了日内瓦,直到1987年他的去世)并向当时的日内瓦音乐学院校长Henri Gagnebin提出执教于音乐学院的古典吉他专业,可惜最终未能实现。不过这并不影响Segovia和Gagnebin之间的关系,在Segovia的建议下,1956年Gagnebin以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主席的身份把吉他列入了器乐比赛项目,要知道这是古典吉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比赛, 当时的评委有:José Azpiazu, Hermann Leeb, Alexandre Tansman, Luise Walker, Henri Gagnebin, Andrés Segovia 和 Hans Haug。虽然是古典吉他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比赛,但是比赛要求方面还是非常高的,在指定曲目方面已经可以看出瑞士走的并不是传统曲目之路,当时的指定曲目是Henri Gagnebin的吉他独奏曲目《Chansons》和瑞士作曲家Pierre Wissmer为吉他创作的吉他与管弦乐团的协奏曲。Luise Walker(维也纳女流吉他演奏家,师从Miguel LIobert,我在维也纳老师Max Hrase的恩师)回忆说,记得当时年仅15岁的John Williams也参加了比赛,当时比赛的冠军得主是Manuel Cubedo(2011年去世)。瑞士的这次吉他比赛相比在法国巴黎举办并涌现出吉他众星的O.R.T.F(法国巴黎国际吉他大赛)还要早了两年。 Segovia在瑞士的这一系列活动,如1981年再次回到瑞士后在日内瓦音乐学院的演示课,及他当时在全世界古典吉他领域上做出的贡献,还有他对于瑞士这个国家的情有独钟,激发起了瑞士作曲家们为吉他谱曲的灵感,并献曲于他。著名作曲家Frank Martin为吉他谱写的《Quatre pièces brèves》(1933),Henri Gagnebin为吉他谱写的《Trois pièces à Andrés Segovia》(1953),Hans Haug为吉他谱写的《Prélude, Tiento et Toccata》(1961)等等。   由于古典吉他在发声上面的局限性,如今更多的当代作曲家多热衷于为电吉他写现代作品。代表作有美国简约音乐代表人物Steve Reich的《Electric Counterpoint》—10个声部电吉他—2个声部Bass—一个声部的现场吉他的演奏,意大利作曲家Michel Tadini的《Scenario》—现场吉他与—音乐伴奏带,华人作曲家谭盾的《Concerto for Six》里面的吉他声部也是为电吉他谱写的,等等。总的来说,很高兴能看到众多的作曲家还是在为古典吉他的发展而做着贡献。   跟很多在瑞士音乐友人的聊天时,大家常开玩笑说,瑞士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作为独立艺术家能生活下去的国家。不错,这也是跟瑞士能容纳当代艺术,当代音乐,及大大的推广是密不可分的。

(作者:範曄 2012.11)     @範曄       http://www.fanye.ch


Roland Dyens 《Tango en Ski》
Steve Reich《Electric Counterpoint》
Michel Tadini《Scenar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