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有为的中国吉他演奏家朱俐颖在吉他们Jitamen.com的专访,她最近赢得了2015 Koblenz国际吉他大赛的冠军。

在这篇有意思的采访中,朱俐颖谈到了她在中国因何机缘开始走上吉他手之路、她现在在欧洲学习古典吉他的经历、参加吉他大赛的好处、她从知名古典吉他大师和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她对于古典吉他的看法……

 

with Prof. Chen Zhi陈志 copy

朱俐颖与恩师陈志教授

 

非常感谢俐颖抽出时间来到吉他们Jitamen.com,让中国的吉他手圈子可以更了解你作为古典吉他演奏家的成功发展之路。

 

你很早就开始在中国学习弹吉他,并且专注于成为一名古典吉他演奏家。你可以谈谈是什么契机让你开始弹奏吉他么,而在你在中国学习的过程中哪些机遇和哪些人对你当时来说是最重要的?

 

其实我是在10岁的时候才开始接触古典吉他的,当时是一个暑假,我的父母希望我运用暑假的时间培养一点兴趣爱好,像游泳呀,绘画呀。因为我的父亲很喜欢古典吉他,年轻的时候也自己学过一些,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很幸运的认识了在昆明的陈爱勤老师,并开始学琴。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件乐器,爱上了它动听的音色。这样学习了一年多之后,一次特别的机会,陈爱勤老师带我到北京拜访了陈志教授。那是一次重要的会面,陈志教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深深的吸引了我,萌生了到北京学琴的念头。但是在那个时候,家人的想法还是比较传统的,觉得按部就班的好好念书才是正途。但是我的父亲极力支持我去北京,觉得去开开眼界尝试一条新的道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说服了我的母亲,然后他们顶着家里很大的压力毅然的送我到北京学琴,从此我开始了专业学习道路。真的很感激我的父母,特别是我的母亲,放弃了工作到北京陪伴我学习了二年多的时间,还有引导我入门帮我打下良好基础的陈爱勤老师和一直以来悉心教导与培养我的陈志教授。中间有太多太多的艰辛,但也伴随着成长的喜悦。感谢一路上的所有,它们支撑了我的成长。

天之骄女重奏组合与陈志教授 copy“天之骄女”组合与陈志教授,在德国Velbert艺术节演出之后

 

你为什决定去欧洲继续学习古典吉他?

 

古典吉他毕竟是起源于西方的乐器,它的音乐是在西方的水土中成长起来的。我觉得想要真正的了解其音乐的内涵就必须要亲身的去体验、去感悟。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及大学读书期间,曾经多次到德国、奥地利参加过一些艺术节、比赛和优秀吉他教授的大师课,这些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那里浓郁的音乐氛围,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到欧洲继续深造的决心。

with Prof. Alfred Eickholt copy

朱俐颖与恩师Alfred Eickholt教授

你在欧洲的一段时间中,你认识了重要的吉他演奏家,还和当今世界上最棒的吉他手像是马钦·迪拉(Marcin Dylla), 曼努埃尔·巴鲁艾科(Manuel Barrueco), 大卫·罗素David Russell,佐兰·杜科奇(Zoran Dukic) …. 一起参加过很多短期培训课程。因为看这篇访谈的朋友大多是古典吉他手,你能不能谈谈那些大师传授给你的最棒的思想、音乐演绎方式或者吉他技术层面上的内容等等。我们也明白这也许有很多内容,估计你都能写一本书了,但是你能不能选择一些他们告诉你了之后改变了你对于音乐演绎方式或者你对于吉他看法的事例?

 

很开心有机会可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一点点体会,但是这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我觉得我遇到的每一位老师都很棒很棒,他们都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底蕴、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历,以及精湛的演奏技巧,并且还有着各自独特的个性。

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于细节的绝对重视以及严谨的逻辑性。

这个可以是技术层面上的:比如如何通过右手触弦的角度甚至是速度的变化,来调整音色处理不同音乐情绪;比如充分的练习右手手指的独立性,以求可以在演奏多声部特别是复调作品的时候,更好的控制声部间的层次;再比如对于一些特定的技术难关如何去克服,如左手的圆滑音,可以稍微变化一些按弦的角度,然后多去感受纯手指的运动,手腕不要跟着动作太大等等。

可以是音乐层面上的:比如对于乐句与呼吸的联系,很多时候可以去想象声乐的感觉,所以就不能够总是按着拍子紧凑的连续演奏,要有充足的时间去换气呼吸;比如对articulation的思考。很多大师都有提过,音乐控制的难点在于音发出了之后。就是说如何去控制音在拨完之后的效果,还有一个音与下一个音如何连接是很重要的。吉他作为弹拨乐器,发音之后音自然的衰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对于音的延续的思考就更加重要。需要在思想上高度的重视,然后对于不同的作品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等等。

 

请原谅我没有一一列举每一位老师,只是笼统的说了一点。因为想要详细来谈的话,实在是说来话长。不过我想说,我真的很幸运可以有机会和这么多优秀的大师学习,他们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艺术的魅力之所在,他们对于音乐的执着,对于音乐层出不穷的不同的想象,每一次都是那么精彩,让人叹为观止。

 

有时候吉他手更多是专注于独奏,没有那么关注于学习并吸纳室内乐。我们知道你花了很多精力在提升促进这种音乐形式上,你也在不同的室内乐组合中进行表演。你能聊聊对你或者对于任意一个音乐人来讲,研究这种音乐形式并与他人一起演奏室内乐的重要性有多大?

 

我一直蛮喜欢室内乐的。一是因为和别人在一起合作演出非常的有趣,在舞台上更灵活,可以尽情享受现场音乐的效果。二是吉他重奏也好,吉他与声乐或者其他乐器的各种组合也好,其作品大大的丰富了吉他的表现力,展现了吉他乐器的兼容性和丰富的音乐内涵,学习了解这些优秀的吉他室内乐作品也是很重要的。

我曾和同学合作过吉他的二重奏,吉他和声乐、手风琴、双簧管的二重奏,吉他的四重奏,还有多人的吉他室内乐团。在享受到很多乐趣的同时,我觉得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比如要学会去倾听、去配合。室内乐演奏的状态和独奏是不太一样的,独奏时更多的在考虑自己。比如自己可以随意的去做音乐的伸缩处理,乐句呼吸可长可短,但是在室内乐中,你就必须更多的考虑如何与他人协作,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共同的呈现出一个整体的音乐效果。再比如,我还参加过类似吉他乐团的室内乐演出,在排练的过程中你要学会看指挥,就像在交响乐团里演奏管弦乐器一样,这种能力对在不能进入交响乐团的我们来说很是重要,也是对于演奏协奏曲的一个很好的锻炼。再者,如果说演奏独奏的成功是自己一个人的喜悦,那么与别人合作一同努力获得成功则是另一种荣耀的狂欢。我觉得这种愉悦是每个人都值得拥有的。

天之骄女2012年在德国Velbert艺术节上的音乐会-走台 copy“天之骄女”组合在德国演出前走台

你成功参加过不少当今的顶级吉他比赛。你关于这些比赛有什么经验?吉他比赛对于吉他手职业发展重要么?

 

从我个人的体会来看我觉得比赛非常的重要。说到这里我又要感谢我的两位恩师,陈志教授和Alfred Eickholt教授,他们对于比赛都有很独到的见解,耳濡目染之下也让我对于比赛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是因为他们一直的以来的鼓励和支持,我才从还在国内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时候就开始陆续的参加了许多的比赛。

有一些从比赛中获得的收获,这里想简单的和大家分享几点。

 

首先,比赛是一种督促。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比赛就像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有时限的目标,督促自己去努力,有了一个目标,会让我们更加有动力。其次,比赛是一个学习的大好时机。我觉得比赛的时候可以把心态放平,把每一次在评委和观众面前的演奏当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比赛会有压力,会很紧张,于是你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去适应甚至享受舞台,我个人的感受是在这一次次的调整过程中,我逐渐的找到了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演奏状态。并且,好的比赛的评委都是很棒的吉他演奏家或者教育家,其实能够让他们听自己演奏,这本身就已经很值得人骄傲了,更别说,在你演奏完之后,你还可以去悉心的聆听他们对你的演奏的看法,寻求一些建议,这是多么难得的学习机会。重视享受比赛的过程,看淡比赛的结果,往往会让你收获意外的惊喜。第三,比赛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就像前面说的,在比赛中演奏也是让那些吉他界的专家们认识你的机会,如果能幸运的获奖,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荣耀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重要比赛的奖项或许就是为你打开事业道路的一扇门。就像我今年在Koblenz大赛获奖得到的去美国卡耐基音乐厅演出的机会,就是一份对我的事业发展极为珍贵的礼物。

Concerto performance in Shanghai Expo 2010 copy

 

朱俐颖与欧洲青年交响乐团在上海世博会演出协奏曲

 

根据你自己的经历,你对于打算成为吉他手并终生奉献于这种美丽乐器的年轻中国朋友有什么建议?

 

我只想说学习古典吉他,学习音乐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美妙的事情。无论你是把它作为你一生的事业也好,还是作为自己的爱好也罢。与吉他与音乐的交谈,会是你心灵深处的一片净土,那里完完全全属于你一个人,请保留那一份对于音乐纯粹的执着,充分享受吉他音乐对心灵的荡涤,让你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祝福你在发展古典吉他事业中可以享受快乐!!谢谢俐颖百忙之中接受采访。

 

Liying copy

 

 

朱俐颖简历

她出生于云南昆明,在小时候开始接触到古典吉他的时候就爱上了这件美妙的乐器。
11岁时起,她开始随中央音乐学院的陈志教授学习古典吉他。在中央音乐学院完成了本科学业之后,她赴德国科隆音乐学院,随Alfred Eickholt教授(欧洲吉他教师协会德国分会主席)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

还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时候,年轻的她就开始展露出了专业上的才华,前后获得了美国GFA青年组比赛、维也纳国际比赛青年组的第二名,以及美国帕肯宁青年组比赛第三名。
近年来,她继续在国际的舞台上崭露头角。2014年,她和法国女孩Manon Blanc-Delsalle的吉他与声乐的重奏组合获得了德国第13届“Gitarre plus X”比赛的第二名。同年,她又获得了两个独奏比赛的第一名,分别是荷兰的International Twents Gitaar Concours和德国的尼尔廷根(Nürtingen)国际吉他比赛。
今年三月,她获得德国盖沃尔斯贝格(Gevelsberg)国际比赛的第一名。然后五月,在第15届科布伦茨(Koblenz)吉他国际比赛上再次获得第一(奖项之一是于今年11月6号在美国纽约卡耐基音乐厅与2014年美国GFA国际吉他大赛冠军合作举办一场音乐会)

她曾多次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受到过Manuel Barrueco, Costas Cotsiolis, Aniello Desiderio, Marcin Dylla, Zoran Dukic, Dale Kavanagh, Hubert Käppel, Thomas Kirchhoff, Michael Lewin, Thomas Müller-Pering, Alvaro Pierri, Konrad Ragossnig, David Russell, Tadashi Sasaki, Pavel Steidl, Roman Viazovskiy等国际著名吉他大师的指导,并获好评。

她曾先后在德国、韩国、香港、澳门、北京、深圳、昆明等国家和地区举行过音乐会。
其中2010年5月9日上海世博会欧盟日,应邀与欧洲青年交响乐团合作,在上海世博中心演奏罗德里格《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大获成功。2011年到2012年作为北京天之骄女四重奏组合的一员,在德国、澳门、北京、深圳等地举办了多场古典吉他四重奏专场音乐会,受到广大好评。

Liying Zhu (Vita)

Born in Kunming city of Yunnan province in China. She started to learn classical guitar when she was a child and immediately fell in love with this charming instrument. She began to study with Professor Chen Zhi, the leading guitar professor in China at her age of 11.
She enrolled in the Middle School affiliated to Beijing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and was recommended for admission to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of China after finishing the Chines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likes Abitur in Germany) in 2009. After graduating, she continues studies the Master of Music degree in Germany in 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anz Köln/Wuppertal in 2013 with Professor Alfred Eickholt.

Before starting her Bachelor study, she had already showed her young talent and won some awards, including the third prize in “the Christopher Parkening International Youth Guitar Competition of America”, the second prize in “the 10th Vienna International Youth Guitar Competition” and the second prize in “the Youth Division of GFA International Guitar Competition” in USA.
Recently she continues to achieve more successes. In 2014, she won together with singer Manon Blanc-Delsalle (France) the second prize in 13. Wuppertaler Musikwettbewerb “Gitarre plus X” (in March, for the whole student in the state NRW in Germany). Then she won two first prizes for solo, “International Twents Gitaar Concours” in Netherlands (in June) and “Internationaler Gitarrenwettbewerb Nürtingen” in Germany (in August). In 2015, she won the first prize in both “15. Internationalen Gitarrenwettbewerb Gevelsberg” (in March) and “Koblenz International Guitar Competition ‘Hubert Käppel’” (in May) in Germany.

She have had master classes with many famous and important guitarists or teacher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received high praises, including Manuel Barrueco, Costas Cotsiolis, Aniello Desiderio, Marcin Dylla, Zoran Dukic, Dale Kavanagh, Hubert Käppel, Thomas Kirchhoff, Michael Lewin, Thomas Müller-Pering, Alvaro Pierri, Konrad Ragossnig, David Russell, Tadashi Sasaki, Pavel Steidl, Roman Viazovskiy etc.

As a performing artist, she has played solo and quartet in many concerts across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Asia, USA and Europe.
She performed Joaquin Rodrigo’s “Concerto de Aranjuez” with the European Union Youth Orchestra in the Europe Day of the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And other concerts, such likes as a member of “Beijing Angels Quartet”, she performed also a concert in 7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Young Guitarists «Andrés Segovia» in Velbert, Germany in June of 2012.
Now she is travelling internationally as a soloist but also in different chamber music combi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