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范畴(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信息收集对于研习乐谱的重要性


beatriz macias photo古典吉他教师贝娅特里斯·玛西亚斯(Beatriz Macías)在这篇有趣的文章中阐明了为什么音乐家在演奏音乐时不应只关注乐曲本身,而是要全面关注一些乐谱之外的更深层次的东西,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乐才会更加富有个性。这篇文章不仅针对吉他演奏者,同样对任何其他音乐爱好者有很大的帮助。
在此我们对贝娅特里斯授权吉他们网(jitamen.com转载并翻译这篇文展表示万分感谢。

文化范畴(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信息收集对于研习乐谱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assimilation surrounded the right interpretation of the musical score)

贝娅特里斯·玛西亚斯,古典吉他教师。本文撰写于西班牙卡塞雷斯。

现任索里亚奥雷斯特·卡马尔卡音乐学院(Conservatorio “Oreste Camarca” de Soria)古典吉他教师的路易斯·埃乌赫尼奥(Luis Eugenio Gómez)曾说:“对于一份乐谱,我们应该从最开头的文字部分开始研究(题目、作者、版本等),而不是直接跳到音符部分。”

也许这可以算是我在学琴时期听过的最有价值的一句教诲。

当代年轻的吉他手们都或多或少地了解这些概念:复调对位的思考方式、音色与技法的选用、在装饰音及乐句衔接等方面选择合适的曲风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吉他课程,学生们更容易接触到吉他名师,另外很多网络吉他教学课程都有很高的质量。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吉他手们(当然我相信很多其他乐器的演奏者们也是这样)开始意识到“研习”的重要性,而不是不加思考地盲目练习,因为在集中精力学习于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解决许多练习中遇到的困惑。然而,作为老师我遇到过很多在研习方面做得更好的学生,他们在练习乐曲之外会收集一些文化渊源方面的信息。这可不是“在YouTube(youku)上看大卫·罗素(David Russell )完美地演奏塔雷加的名曲”或是“卡洛·马尔雄内(Carlo Marchione)、里卡多·加伦(Ricardo Gallen )、大卫·马丁内兹(David Martinez )之类的著名吉他手弹某某曲子”那么简单,甚至连“听40个版本的某首曲子、对比它们各自的利弊并选出最合适曲风”、“在维基百科上查何为希加舞曲或音乐剧中独唱演员与管弦乐的音区调和”也不算做得到位。

想要成为一位音乐大师,文化层面的知识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历史、社会、文学、艺术等等许多方面,当然也包括音乐方面(不仅限于吉他这个乐器)。

想要丰富这个层面的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好奇心,通过阅读、观看、游览、询问等各种方式你都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不要局限在吉他这个乐器本身,另外最好也了解一下同一曲目钢琴、小提琴等其他乐器的演奏方式。

我见过一些学生花很多的时间去练习,在一些吉他比赛中没有任何停顿地弹奏梅兹(Mertz)的悲歌(Elegia)、莫雷诺-托罗巴(Moreno-Torroba)的卡斯蒂亚组曲(Suite Castellana)、卡斯特诺沃-特德思科(Castelnuovo-Tedesco)的小毛驴与我(Platero y yo)等作品,他们对于这些曲目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在YouTube(youku)或其他网站上看过的几个视频。我相信他们绝对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文学中的悲歌(估计他们连一篇都没有读过),也不知道何为说唱剧(如果连一部说唱剧都没有听过怎么可能演奏得好莫雷诺-托罗巴的作品呢???),当然也肯定没有读过胡安·拉蒙·希梅内斯的诗作《小毛驴与我》。

举这三个简单的例子只是为了让大家思考为什么音乐家在演奏时想要不受束缚地表现出更深层次的情感需要文化知识储备做基础,单纯地关注音乐层面本身是远远不够的。

这不是说“我打算练习《小毛驴与我》,所以我现在应该读这首诗了”,而是应该把文化层面的知识积累作为一种生活中的习惯,平时有空闲的时候就应该多听、多读、多去用心感受,不是只想着玩命地练习和听其他吉他手的演奏版本。

我100%地确定里卡多·加伦等吉他演奏大师在文化领域的深厚积淀远超于常人。他们对于这些人文知识有着如饥似渴的求知欲,绝对不是“我为了成为吉他大师才去临时抱佛脚地补充这些知识”。

 

在此我向年轻的吉他手们强烈建议:不要在单纯地埋头钻研吉他、或只是音乐了,去听一些其他学科的课程(数学、文学、哲学、艺术史…),利用好你们所能接触到的各种媒介去满足你们的求知欲。读一些名著、也读一些小众作品,看一些深刻的电影作品、也别把肤浅商业化的拒之门外,对于绘画、雕塑、芭蕾、戏剧以及其他的艺术形式都最好略知一二,另外还应该了解一下我们的社会都经历过哪些重要的历史时期。那些有所成就的作曲家们并不是天生的“怪胎”,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积极吸收所处环境的文化精髓的有心人。有了这样的人文关怀素养,我们才能在演奏作品时发挥出自己的个性。

 

单从音乐角度看,我们也不应该自恃清高地只去听所谓的“纯正古典音乐”,许多作曲家都会主动从本土以及异乡的大众音乐中汲取创作灵感。我们不能只欣赏皮亚佐拉(Piazzolla)却瞧不起伽达尔(Gardel),欣赏法雅(Falla)却忽视“吉普赛仙子”(La Tarara),欣赏马勒(Mahler)却排斥犹太音乐,欣赏布劳维尔(Brouwer)却拒绝听带有非洲动感旋律的古巴圣歌……当然,这只是些简单的例子。

 

储备知识的过程中就应该如饕餮般荤素通吃,并享受这种学习的过程。当你再拿起吉他时,会发现自己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境界。